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抽新股小談

我抽新股主要採用"一手政策"。

每逢新股上市, 一定吸引大批市民抽新股, 部份人又喜歡用槓桿倍大資金(孖展),
得出的結果往往是: 抽一手中一手的機會率跟抽十手的一樣。

對資金有限的我來說, 倒不如每次抽一手, 能負擔之餘又可省回利息, 還可以"錢如輪轉"。
幸運的話還可 "密食當三番" 呢。

這算是較穩陣的投機吧~

等了又等

很多人都等待著 "五窮, 六絶, 七翻身" 的到來,
可惜到現在仍未應驗。

我呢?... 邊等, 邊調整組合 (沽中铝換入瑞房)

反正恆指跌極有限, 升的空間反而較大
主要是匯控(0005)根本未曾發力。現在給我的感覺是
大戶在密密吸納...
也許匯控要等到9月恆指比重調整完畢後才發力吧。

買瑞安房地產(272)

我在上25/5以6.30買了4000股瑞安房地產(272)。買入時心諗:

- 買入的價位較低, 再大跌的機會不大

- 東尼推薦

- 相比同類股票, 資產較優質卻是大落後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國內股瘋

天下竟有這樣的好事, 公司幫員工炒股~"阿爺睇數"的原則搬落民企... 哈

上班炒股影响太坏 公司无奈替员工炒股还保底

2007-05-24 06:16:00 来源: 扬子晚报 

  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上周五紧急出台了一条特有创意的举措:员工将原本已经或打算亲自投入资本市场的钱一律上交,然后所有的投资都由公司派专门财务人员操作。如果投资失败,员工损失由公司“埋单”,赚钱了,则公司与个人三七开分成。

“天下竟有这等好事,员工都不用亲自炒股,而是由公司财务人员统一炒,还保底。”昨日,市民王先生对记者爆料,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上周五紧急出台了这样一条特有创意的举措,相当深得人心。不过,当记者辗转采访到同创集团旗下的这家电脑公司却得知,公司其实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实在因为员工上班炒股对公司正常业务影响太大。

A电脑公司替员工炒股,还保底

记者了解到,这家民营电脑公司统一替员工炒股是这样操作的:员工将原本已经或打算亲自投入资本市场的钱一律上交,然后所有的投资都由公司派专门财务人员操作,即买哪些股票,买多少,何时再卖出,这些统统不需要员工过问,至于投资里最敏感的收益问题,该公司慨然允诺,如果投资失败,员工损失由公司“埋单”,赚钱了,则公司与个人三七开分成。

“没办法,不这样,员工个个上班只顾看盘,谁还有心思工作。公司又不能整天盯着员工。”知情人士透露,股市狂热貌似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被形势所逼,公司干脆出台“炒股新政”,由公司集体炒股,旨在引导员工放弃时时刻刻关注盘面的“恶习”,而之所以慷慨地承诺保底,还是想让这一新政能够执行得更彻底,真正让员工平日上班时远离股市。

B股市走牛办公室持续“走熊”

稀奇归稀奇,企业替员工保底炒股这事要是摆在上班炒股愈演愈烈的大背景里看,浓厚的无奈色彩似乎更引人注目。“我觉得这完全是企业的一种妥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田伯平处长这样评价。

事实上,随着股市持续走牛,很多上班族的生活方式早已为之大变。记者走访多家单位发现,如今连工作场所的气氛,都已开始随着股市行情升跌而起起落落。为了炒股,有的人一上班就打开网页看行情,本来用来联络工作的MSN、QQ现在都变成了同事朋友间切磋炒股心得的最佳工具……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到下午3点收市,大家这才意犹未尽地开始做本职工作。现在,它还有了个相当传神的形容,叫“股市走牛、办公室走熊”。

5月17日的天天基金网上曾冒出过名为“在上班时间炒股、炒基的,来统计一下吧”的帖子,结果极短的时间内,立马有123人对号入座地回了帖:有的说,上班时间和股市开盘时间严重冲突,没办法,偷偷地干活;有的说,每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同事们的电脑~都是红红绿绿的~~~~~;还有的笑言办公室就像交易大厅……记者注意到,回帖的人中,大部分均愉快地暗示上班看行情炒股炒基金并不受到干涉,仅很少数几个反映,上班炒股被老板罚钱了。

C多数企业拿上班炒股没办法

“我们是做外贸生意的,不可能拔掉员工的网线,也不可能禁止大家在MSN、QQ上聊 股票行情。”昨日,一家单位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于现在员工多数利用上班时间买卖股票还真不好管,“我最多用严厉的语气警告过于出格的举动。”他直言,过于严苛会被手下讥为“太不人道”,现在只能安慰自己适当给予员工合理的炒股空间,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这么想,就算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

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面对员工上班炒股都处在这样一种两难状态中:一方面清清楚楚感觉到了上班炒股真的已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出于种种考虑却根本做不到“痛下杀手”,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当然也有终于受不了出招对付的,比如上文提到的这家电脑公司,还有上海的一些公司干脆专门辟出一小时专门给员工用来炒股。总的看来,对于员工上班炒股无心工作的不正常局面,“狠心”治理的企业多采用比较人性化的“疏导”法,即不正面打压员工炒股的积极性——采用“堵截”法的也有,不多。报载,成都一商贸公司近日贴出“罚款令”,谁上班炒股,罚款1000元,结果,当日,就有员工被真切地罚掉了千元大钞。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組合變化

=====================

中國鋁業 (2600) - 5.50@ 20% (於10.50@全部沽清, 91% 回報)

=====================

一隻我很喜愛的股票, 1年來上升幅度己大加上對現在的國企股有點戒心
穩陣起見還是先行沽出鎖定利潤。

若中鋁大幅回調, 我會再度買入

息率的迷思

有時和家人討論投資的時候, 總是說定期的回報比較穩定而拒絶投資匯控

真的嗎?敝開資本增值不談, 即使匯控(0005)和定期的息率一樣 (假設 4% p.a), 我深信它的
息率回報仍是超過定期。

例如用$58000做定期, 一年後取得的額外收入是
$58000 x 4% = $2320

同樣用$58000買入一手匯控 (假設股價是HKD$145), 分別在第3, 6, 9, 12月得到股息。
因為第3 個月己收到部份股息, 因此有額外9個月可用作再投資, 如此類推。

假設匯控的息率分佈是 1 - 3Q (1/5 annual dividend), 4Q (2/5 annual dividend), 把1-3Q
的股息存入銀行做定期:

1年後額外利息收入 :
($2320 x 1/5 x 4% x 9/12) + ($2320 x 1/5 x 4% x 6/12) + ($2320 x 1/5 x 4% x 3/12)
= $27.84

因此, 縱使息率一樣, 但派息較密的股票 定必比其他 派息較疏的股票/定期 的利息回報更高
當我研究股票時, 看息率的同時亦會留意派息的密度。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組合短評(2)

簡單介紹過核心組合, 再評論一下我手上持有的其他股票 (包括ipo)

中國銀行(3988) - IPO
在我的眼中, 中國銀行對比其他3間國有銀行較不同的有:

1) 企業管治可借鑒中銀香港(2388)的經驗, 進步應會比其他國有銀行快

2) 中銀香港貢獻去年盈利佔集團比重約1/3, 業績結構上泡沫成份應比其他國有銀行較少。

3) 因為外匯是中銀的主要業務之一, 故全球化的比重是四大中最高的。若人民幣開放中銀
會有很大得益。 不過現時人民幣升值, 中銀因擁有的外匯資產較多, 資產增值受惠相對建行等
銀行少。

中國銀行現時的估值仍高(p/e 22.2倍), 加上我一向對中資企業的盈利水份同企業管治存有介心,
所以到現在還是持有一手。

永嘉 (3322) - IPO
業務主要是於國內分銷運動服, 球衣, 運動服製造出口(OEM)

我對永嘉一直抱有很大期望, 無論奧運內需概念或業績(06年上半年上升3x%)均令人對它有憧憬。可惜最終全年業績竟只上升8%, 不派息之餘, 每股盈利還因大股東行使認股權而倒退。

很失望但仍有少許憧憬, 所以一手ipo仍保留

精煕 (2788) - IPO
一間台資的工業股, 主要業務是制造相機周邊配件及手機相機等零件。

對我來說, 同樣因為去年業績麻麻 (只升1x%) 令我感到失望, 幸好它的派息慷慨 (80%派息比率, 6% dividend p.a)。照舊持有一手。

有點看不清未來一年的精煕。 一方面新廠房落成可增大生產量約50%(尤其手機相機業務), 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 人工, 地價上漲等因素對精熙這類工業股構成重重挑戰。

中信銀行 (988) -IPO
一隻好明顯偏貴的股票, 待價而沽

新確 (1063)
為何我會買這隻股呢? 是年多前某討論區的網友曾大力推介此股, 研究過後, 知道Divid Webb手持重貨。看過財務資料亦甚不錯, 結果卜鎚入市。

但後來去年新確的盈利出現戲劇性下跌 (大幅減少90%), 業績公佈後一天內己急跌40%。之後數月來股價反覆累跌超過75%。 Divid Webb 故然損手, 但肯定很多網友肯定更慘 (包括我)

手上仍持有新確, 不打算沽出當是給自己一個驚惕吧。

痛定思過...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組合短評(1)

繼續談談我的組合好了~

坦白講, 我的核心組合唔多唔少受到東尼(Tony Measor)影響:

滙控(0005)
這隻股王不用多說, 買入基本預左同佢一生一世
以下有一篇關於匯控的文章頗值得參考

超級銀行2006/02/03《滙豐》的成功可說是銀行業的一個傳奇,由一間城巿銀行變成一間國際性的大銀行,擠身於世界五強之內,巿值曾直迫《花旗集團》,令同業羨慕不已。

《滙豐》是國際性大銀行,但銀行業並不是如大眾想像般國際化的行業,它是一個非常本土化的行業,過去美國境內的銀行業務,有超過90%由美資銀行經營,同樣情況發生在歐洲,日本、印度、中國、香港等地,外資的參與度非常低。但這情況已因《滙豐》而逐漸改變。很多所謂國際性銀行,在海外有分枝機構,或零售網絡,或參與跨國的銀團貸款,但能有過半數的資產、員工及盈利來自海外巿塲的真是寥寥可數。銀行業是每個政府都非常關心的行業,如中國和印度政府對外資都有限制。很多政府亦限制本國銀行向外擴張,因其在外地出事可能引致本國金融不穏。《滙豐》能順利拓展海外,因為:

1. 在香港累積雄厚資本。

2. 香港發展飽和,再有八、九十年代中資機構及《中銀集團》的挑戰。

3. 89年六四後,企業外逃以避政治風險(註一)

4. 90年代歐美經濟衰退,再有金融風暴(墨西哥、南美及東南亞),加上自由經 濟風氣的鼓動,各國開放本土金融巿塲。

《滙豐》的盈利約平均來自歐亞美三洲(註二),同時是香港、英國、墨西哥及土耳其的最大金融機構,再加上北美、南美、法國、中東、南亞及中國的巨大投資,使《滙豐》成為一間真正的「超級銀行」( Mega Bank),除了傳統業務外,同時擁有新的營商環境及客戶群:

1. 外滙業務--全球外匯買賣以天文數字進行,只有跨國大銀行在世界各地,如美國、歐洲及香港,擁有大量存款(各種主要貨幣),才可以以低成本進佔這個巿埸。
2. 客戶群--跨國企業,如《蜆殼石油》、《雀巢公司》、《IBM》、《西門子》、《Sony》等…只會與本國最大的及國際性的大銀行做交易,因其實力雄厚,網絡宏大。跨國企業需要調配大量滙款,處理大量商業交易,及員工的工資、退休金;叧方面,它們的龐大僱員又將是銀行的信用咭、樓宇按揭等業務的重要客戶群。

以上業務空間大,競爭少而且利潤穏定。但《滙豐》的業績中並無強調以上收入,反過來《滙豐》利用傳統入賬形式及巨額壞賬撥備及大幅投資的方法,隠藏大量盈利,一來可保持長遠競爭力,二來可以發揮海綿作用,調節及穏定盈利增長,所以近年《滙豐》股價經歷了97年及2000年的泡沫期也能保持平穏上升。《滙豐》過去及將來的發展是很清析,九十年代前在香港累積雄厚資本,其後不斷向外擴張,走上「超級銀行」之路。今後主要將是兩個方向:

1. 業務的自然增長(Organic Growth),不急於大形收購。

2. 選擇性收購,已預留10%資本作收購之用,主要針對中國、印度及新興地區。

龐約翰是出色銀行家,完成上任主席浦偉士留下的工作,專心建造World’s local bank的基礎:

1. 完成併購:要快速壯大,必須進行併購,龐約翰表現出色,不單能配合集團的整體發展,亦能捕捉最佳時機,如利用94年墨西哥及南美金融風暴,大舉投資當地,03年在美國經濟復甦前併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04年底收購兩成交通銀行權益,亦是一個最好時機,隨後出售的國有銀行,叫價越來越高。

2. 本土化業務:《滙豐》業務不限於小規模的代辦處、細小的銀行網絡或銀團貸款,《滙豐》融入當地,全力發展當地的零售業務,侵佔當地存款巿塲,為國際銀行的基礎做好準備。

3. 建立品牌:92年合併英國《米特蘭》成為HongkongBank,曾引起英國民間不安,九十年代後期,《滙豐》以HSBC為統一品牌,建立國際銀行形像。

《滙豐》有優良傳統,長遠策略,龐約翰已完成他的工作(World’s local bank的platform)新主席葛霖也明白他的責任(Manage the Platform for Growth)。很多其他銀行視為挑戰(註三)的事情對葛霖及《滙豐》是並無難度。很多二流分析員認為《滙豐》增長的時代已過去。但他們不明白《滙豐》的獨特性,它是「超級銀行」,用一些傳統方法(如P/E, Price /book value, ROE)去衡量《滙豐》的投資價值是不足夠,它不單擁有經濟規模(economy of scale) ,還有真正的國際化優勢。

《滙豐》成功的傳奇將繼續下去,過去十多年的併購,使巿值暴漲,盈利倍增,但最風光的日子還未出現。

(註一):89年六四後,很多大公司遷册海外,大量投資外地,香港政府已無力阻止資金外逃,最觸目為《怡和》取消香港上巿,改投新加坡巿塲。

(註二):有些可稱得上國際化的銀行,又未能平均佔據主要巿塲,如《花旗》有約60%盈利來自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盈利卻不到10%,而《渣打》來自歐洲及美國的盈利合總不到12%

(註三):傳統銀行的挑戰:資本化、專業化、電子化及全球化,資本化的具體例子有:「巴塞爾資本協定」、取消「利率協議」及將推行的「存款保險制」,簡單一點,以上「四化」都是資本和管理的問題。

《滙豐》可能需要更小心處理其他問題:

1. 《滙豐》曾挑戰《花旗》的位置,而美國又是最重要的金融巿塲,若不能立足於美國,實無法成為「超級銀行」,近年流傳美國政府,為了保護國家及大企業利益,採用「不常規手段」(Economic Hit Man)打擊對手。雖然是坊間傳聞,但《滙豐》在美國亦應特別小心。現時《滙豐》有三分一盈利來自北美自由貿易區,同時有大量美籍股東及客戶,《滙豐》出事或會影響美國。把自己的利益與對手綑縛一起,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 NGO (非政府組織) 如:《WWF》,《無國界醫生》,《綠色和平》及其他工會等…這些組織雖非商業主導,但對一個跨國集團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滙豐》非常尊重他們,亦不斷強調及履行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3. 政治包伏:92年《滙豐》以HongKongBank之名合併《米特蘭》,引起英國民間不安。其後以《HSBC》為統一品牌,建立world’s local bank形像,但似乎並不太成功,03年11月土耳其的英國大使館與當地《滙豐》同時遇襲,相信《滙豐》還要加把勁,擺脫港資或英資形像。

中銀香港(2388)

一隻令我體會到"長楂必勝" 的股票。自02年中銀香港上市持有至今, 按14/5/07收市價計算, 5年間股票升值約145%, 還不包括當中的派息。雖然近年中銀香港的表現遠遠不及中資股, 不過它的息率仍十分吸引 (以當初$8.08的購入價, 06年息率>10%)。當作收息股(如恆生)看待亦未嘗不可。

中國鋁業 (2600)

坦白說, 當初購入的原因是因為東尼大力推薦。買入它後繼續研究才發覺中鋁不論住績及前景均秀麗非常。

1) 中鋁自01年上市後, 營業額及盈利連年增加。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各行業對鋁的需求定必會持續增加, 這給予中鋁增長的動力
2) 中鋁先後在港, 美, 中三地上市, 企治管治得到嚴格監管, 透明度亦相對較高
3) 中鋁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和原鋁生產商, 加上得到中央政策傾斜, 享有穩固的市場專利
4) 中鋁上市後業務擴展迅速, 連年收購加上積極整合鋁產業錬,根基相比同類公司穩固, 自己亦十分欣賞中鋁管理層的能力。

不過中鋁畢竟是資源股, 當受鋁價格週期影響。故能否作長期投資我亦有所懷疑。

華能 (902)

在中國五隻電力股中, 不論規模或盈利增長能力, 華能(902)及大唐(991)應放在首選。

簡單分析電力這一行業 : 中國電廠作為中遊企業 (註: 煤公司供應煤炭給電廠, 各電廠所生產的電須向電網公司競投上網, 再轉售給最終用家如住戶、工廠), 盈利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自05年煤電聯動出台後, 當煤價漲幅過高, 電價可相應調整某百份比。盈利才得以保障及享有市場專利。

除了規模外, 華能相比其他電廠優勝的地方在於它是南方電網的股東之一。這確保它競投上網時擁有優勢。可惜現在的股價尚未反映這一點。

總的來說, 它是一隻潛質優厚的股票。

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我的投資組合

這是我第一次開投資blog, 我的投資組合十分簡單, 核心組合都是規模較大的優質股。以及持有少量IPO。希望與一眾網友分享投資心得, 共同成長, 達到財務自由, 不用為金錢工作。


核心組合
===================

比重
匯豐 (0005) - 133.8@ - 540
華能 (0902) - 4.875@ - 6000
中國鋁業 (2600) - 5.50@ - 4000
中銀香港 (2388) - 8.08@ - 1000

===================

IPO
===================
永嘉 (3322) 2.28@ -- 2000
精煕 (2788) 2.20@ -- 2000
中國銀行 (3988) 2.95@ -- 1000
洛鉬 (3993) 6.80@ -- 1000 (12.3@己沽清)
中信銀行 (0998) 5.86@ -- 1000
匯源 (1886) 6.00@ -- 500 (10.00@己沽清)
味千 (538) 5.47@ -- 1000 (6.8@己沽清)

===================

其他
===================
新確科技 (1063) --- 1.65@
===================